close

為什麼會生病 
健康與生病是無數個別因素同時衝擊在身體整個的機能上,造成互相的干擾與反應,身體檢查有不正常的數據,例如;膽固醇偏高你沒有感覺不舒服,但是沒有症狀並不表示你的健康沒有問題,因為身體一個系統的失調即會增加另一個系統的壓力,也就會使免疫系統增加壓力,終至引發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例如;心臟病不會突然就發生,這種情形可能已慢慢進行了十年二十年而沒有感覺,最初是血管內的脂肪氧化,待血管壁長久的積垢,又因免疫系統功能衰退反應引起血管壁發炎腫脹,加上營養失調排毒系統也就出問題,終於使結垢崩裂脫落形成血栓,心臟病這才發生。這些一連串的事也可能引起糖尿病以及其他的疾病。一種原因可能引發多種不同的疾病,多種的原因也可能只引發一種病。所以疾病的預防不能等到檢查有不對時才開始。
疾病是可以預防的,但這不是醫生的責任,醫生被訓練診斷症候與治療,如果你去看醫生他首先會問你有什麼症狀,如果你說”我很好”,醫生會說”那為什麼你來這裡?“因為沒有病健保不會給付,醫生不會白白的為你看病。保健就不一樣,保健要防患於未然,是每個人自已的責任,如果你不在意,誰又會在意你?美國抗老醫藥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nti-Aging Medicine—A4M)就曾提出一句很好的忠告;”不要把你自已的健康福祉信托給你自巳以外的任何一個人( Dont entrust your wellness to someone other than yourself)”。

綜合生病的原因可分為八大類:
一.基因缺陷與突變(Gene defect/mutation)。
二. 營養失調(Malnutrition)。
三. 新陳代謝損壞(Impaired metabolism)。
四. 腫脹發炎(Inflammation)。
五. 排毒功能損壞( Detox system impaired)。
六. 氧化壓力/生銹(Oxidative stress/rust)。
七. 荷爾蒙的衰減(Hormones declining)。
八.污染(Pollution )

玆分述如下:

一. 基因缺陷與突變:
最近科學家才慢慢了解,每個人的基因都不是十全十美,不同的基因發生了變質與傷害,是很多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UC Berkeley)的細胞學家艾美斯博士(Bruce N.Ames Ph.D )就說;由於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可能多過五十種,例如;總人口中約有10-20%的人,因為基因缺陷使身體無法
1
處理維他命B2與葉酸,就增加偏頭痛、胎兒缺憾以及冠心病的危險性。研究也發現為什麼有些女性容易罹患乳癌,是因為BRCA基因出現突變。GST基因失常會導致心臟心,還有很多基因有關的原因與疾病以及補救的辦法都正在研究發展中,現在有一門最新的學問”營養基因體學(Nutrigenomics)是基因研究的一部分,基因學家就說;終極的營養需要只有你的基因才知道,換句話說終極的健康需要基因才知道。
現在就所知美國與英國都巳有公司替顧客作基因測驗並建議作維他命的補充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與調適,不過這門學問還正在起步的階段,目前因知道還太少,檢查機構能測試的基因一般不超過20個,很多專家就說;人類的基因超過三十一億,因為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太多,將來可能至少要測試1,000個以上才比較準確。
但也不必失望,就目前所知大多數基因缺陷與突變引發的問題,都可以用營養補充作補救。

二. 營養失調:
現在的營養失調不是吃得不夠,而是吃得太多而營養不足,常常是吃得太多的熱量,而必要的營養卻不夠。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調查;美國人80%有一種至多種必要的維他命與礦物質不足。例如;重要的脂肪酸、鎂、鋅、鈣、硒、葉酸、維他命B群與各種抗氧化劑等。
主要原因是;要能充分利用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必需消化與吸收功能的正常,否則再完美的食物也會造成營養失調。消化液有三種;胃分泌的鹽酸、胰臟分泌的酵素、膽分泌的膽汁,其中有一樣不正常消化即不正常。胃消化液減少與老化有關或胃膜受感染,缺少胃酸不能分解吸收礦物質與維他命B12造成貧血,胃酸也使酵素活化工作。胰臟分泌酵素但不是製造酵素,如果食物中缺少或沒有酵素胰臟是借調身體儲藏酵素轉化為消化酵素,身體每一種機能都需要酵素,如果這種透支身體儲存酵素長期存在,身體器官機能也就慢慢的減弱,過多的酒精也會損害胰臟減低其分泌酵素的機能。再說到膽汁,膽汁是由肝臟製造分泌至膽囊儲存備用,肉類等高脂食物需要膽汁將其乳化後才能吸收,所以如果肝受到損害或膽結石以致切除膽囊,肉類等消化就有問題。體檢時若發現糞便中尚有糖、脂肪或蛋白質的存在,身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有問題,營養也一定失調。
現在可能是污染的影響,對麩質(Glutin)過敏的人越來越多,含有麩質的食物包括;麥(Wheat 亦稱小麥)、裸麥(Rye)、大麥(Barley)(註)或藥物中含有的麩質,甚至由麥子釀造的啤酒都會造成過敏,過敏使食物不能吸收還會損害腸壁,造成低血糖、皮膚疹、口腔瘡。對麩質過敏的兒童成長緩慢、免疫失調也可能引發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有時慢性拉肚子很可能就是麩質過敏,查出原因治療也很簡單只要避開有麩質的食物就沒有問題。(註:還有一種麥是燕麥Oat未列入含麩質食物)
2
如果消化系統不能吸收蛋白質,吃進的蛋白質會引起免疫反應使腸子發炎、引發關

節炎、濕疹、粉刺、牛皮癬、蕁麻疹與肝病等。
現在流行低脂飲食,其實脂肪中的脂肪酸(Fatty acids)是身體必要的營養素,缺少了一樣是營養失調,低脂飲食還有一個缺點,因為長期不需要膽汁會使膽的功能遲緩、停滯淤塞造成膽結石,所以健康的食物調配要有充份的健康油脂。
根據2005年美國飲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05);建議脂肪量應保持佔總熱量的20—35%,大部份應取自多元及單元不飽和脂肪,如;魚、堅果與植物油。飽和脂肪(多為動物油)應少於總熱量10%,少吃轉化脂肪。
結論:健康的營養不但食物要適當調配,消化吸收更要健全,身體才能正常工作。

三. 新陳代謝損壞:
有時我們感到全身無力就想躺下休息,這就表示新陳代謝出了問題,新陳代謝是把食物營養轉化為能量,產生一種化學物質三磷酸腺甘(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它是好像體內的汽油,也像壓縮的彈簧環扣一放開能量就釋放出來,而新陳代謝酵素就是解開環扣的物質,這些能量使頭腦可以思考、心可以跳、身體每一個細胞做自已的工作。
新陳代謝是在細胞內進行,細胞內的腺粒體(Mitochondria)是轉變營養為能量的基本單位,腺粒體將熱量轉化為能量時需要氧氣,氧化的副產品就是自由基(Free radicals),就像飛出的火花會傷害腺粒體的本身,年輕時腺粒體有自然抵抗火花的滅火系統,由抗氧化劑組成,如;維他命C、輔酵素CoQ10與脂肪酵素等等。腺粒體受損的另一原因是毒素的污染,如;重金屬鉛、汞以及石油化學產品、殺蟲劑、氫化油脂等。腺粒體功能受損嚴重時引發的重大疾病如;老人痴呆(Alzheimers disease)、肝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與癌症等。
甲狀腺與新陳代謝有密切關係,甲狀腺荷爾蒙(Thyroid Hormone)控制體溫、腸子的蠕動、頭髮指甲的生長,也與膽固醇水平、心跳、血壓有關。甲狀腺荷爾蒙就像汽車的油門踏板,油門太大速度加快,太小速度又太慢。所以甲狀腺機能亢進就會使能量過度消耗,造成焦燥、失眠、腹瀉、心悸與骨質疏鬆。但如分泌太少就會像要冬眠的熊,體溫下降、食慾低但體重卻增加、皮膚太油變厚、頭髮變粗、膽固醇上升、反應遲鈍、便秘與情緒低落。最常的原因是免疫系統失調,抗體轉向攻擊甲狀腺,也可能是污染、缺少硒與碘或食物過敏都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失調。
糖尿病也是新陳代謝損壞的結果:
胰島素是胰臟製造,其主要功能是調節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將葡萄糖轉為身體的燃料,身體好比一部汽車沒有燃料就不能動,ATP是由葡萄糖製
3
造,上面已說過ATP好比是身體的汽油,而葡萄糖就是鍊製汽油的原油,如果胰島素不正常工作,營養即不能進入細胞提供能量,能量來源停留在血液不能進入細胞,使細胞營養失調,這種情形即所謂胰島素抗拒,這也是新陳代謝損壞的一種,即使我們吃了很多東西細胞還是在飢餓狀態,因為頭腦得到的還是飢餓信號,胰島素功能正常時會使肌肉細胞開一個小洞吸入葡萄糖,當胰島素不正常時這個洞口阻塞不通,需要更大的力量去開門,身體就要求胰臟製造更多胰島素,胰島素水平越來越高形成惡性循環,高胰島素使頭腦加速老化與全身的腫脹發炎,引發糖尿病、血管淤塞、心臟病、中風、高血壓與乳癌、前列腺癌、直腸癌、胰臟癌甚至痴呆。
結論:
有效的新陳代謝是健康的重要支柱,能有效燃燒吃進的熱量,不必儲存也不損害腺粒體就是健康,新陳代謝遲緩停滯氧氣不能有效提供細胞的需要,健康走向耗損,疾病也必相繼出現。正所謂;”事出必有因”。
保持新陳代謝正常最重要的莫過於運動,運動增加氧氣的吸收,加速血液循環,消耗多餘的熱量,更重要的是促進全身荷爾蒙的自然分泌,也刺激了營養的吸收,保持新陳代謝的正常運作。我們傳統的想法,既是全身無力就該躺下休息,如果是新陳代謝的問題可能只會使病情加重。

四. 腫脹發炎:
我們身體的發炎主要症狀是;紅、腫、熱、痛與機能的失常,這是身體組織對損傷的反應,也就是免疫系統遇到外物入侵的反應,增加局部的血流而造成腫脹。我們花錢最多的是消炎消腫的藥物,比任何其他疾病的藥物都多,走進藥房向藥架上看看就知道,如無需醫生處方的止痛葯;Advil、Tylenol、Ibuprofen、Aspirin等等己多不勝枚舉。處方藥更多,而且不斷有新藥上市,實在是這種疾病太多了。外傷細菌入侵感染放出毒素,污染的毒素、身體吸入過敏原,如草、花粉、黴菌、食物中的麩質、牛奶、酵素等都可能引發炎症,外傷更可能引發慢性發炎,外傷若引起部分組織缺氧更會加重炎腫,自由基也引發炎症腫脹,任何消耗抗氧化物質都會引發炎症,起因也許是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那便是發炎腫脹。免疫系統游走全身,所以可能你只是腳指或牙齒感染,卻因免疫的游走就可能影響到心肺或頭腦。
醫學研究就發現;很利害的牙痛可能引發心臟病、肝炎可能使人昏迷不醒。很少人會想到氣喘也是發炎但卻真的是發炎,當肺氣管發炎,肺就腫脹造成氣喘,發炎是無聲的殺手,很多人不知道,最好是防患於未然。
檢查身體各系統有無發炎方法之一是;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血液檢查,發炎到痛容易知道,但c 反應蛋白的檢查在身體還沒有感覺時就
4
可以知道,通常c反應蛋白高很可能是腸胃有關的疾病,吃壞東西、過敏、
寄生蟲、腸內細菌失衡或腸壁有破損,更常見的發炎腫脹有關的疾病是氣喘與腸胃不適。

五. 排毒系統損壞:
身體的排毒系統是將身體的毒素排出體外,這包括;呼吸、大小便與排汗等系統,排毒功能失效時就好像垃圾工人不工作,以致大街小巷積存大批垃圾,污臭致病。我們身體的排毒系統原來是負責排除身體不需要的廢物,包括;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食物消化後剩下的渣滓,演生的二氧化碳與水,還有身體使用過後的荷爾蒙,也必需及時排出體外,以便接受新的荷爾蒙。例如;女性卵巢產生的女性荷爾蒙,使子宮壁變厚為受孕作準備,當它完成任務就必需排出,可是現在我們吃下的東西就很可能含有毒素,例如;殘餘的殺蟲藥劑、防腐劑、人工色素、污染物質以及其他添加物,都必需及時排出,大大的超出了身體排毒功能的負荷,長久下來排毒系統負荷過重受損,不能排出的毒物積存體內,身體細胞與器官受到傷害,那一部分傷害最大疾病就先在那裡發生。
身體排毒氧化後的二氧化碳很快可以回肺部呼出,其他廢物首先要將毒物變為水溶性,才能經由尿、汗水與大便排出。可是很多污染毒素是脂溶性附著在身體的脂肪即不能排出,除非要把這些脂肪消化掉,腰圍越來越粗的人體內積存的毒素可能比瘦的人更多,也就更容易生病。長壽的人都不胖,胖子一般都比較短命。
肝是排毒的主要器官,肝位於消化吸收道與血管之間,營養在進入血管前一定要之經過肝臟,肝臟內有很多酵素發現異物就會處理排出,但每一種器官排毒功能都有限,排毒若不能順利進行必會引起各種疾病。最常見的是疲倦、痛、慢性荷爾蒙問題、纖維瘤、女人月經失常,老人痴呆、柏金森氐症等,有一項調查發現農夫的老人痴呆與柏金森氐症罹患率特別高,與長期接觸殺蟲劑有很大的關係。
排毒是預防疾病最基本的需要,身體需要很多營養幫助排毒,很多蔬葉與維他命礦物質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與補充品:
1. 蔬菜類:甘藍、包心菜、花菜、白菜、大蒜、洋蔥以及深綠色的葉菜類。
2. 維他命:維他命A、B6、B12、葉酸。
3. 礦物質:鎂、硒、鋅、銅、錳。
4. 纖維素:糙米、全麥食品都含有很多的纖維素,它是腸道的清道夫,另有一種可溶性纖維素,的海產石花菜、珊瑚草等。
排毒就是預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線,減少肝臟排毒負擔就是保持健康的關鍵,是長壽的重要因素。

5
六. 氧化壓力/生銹:
金屬曝露在空氣中會氧化舌銹,蘋果切開後會慢慢轉為棕色,這也是氧化,是
空氣中的氧搶是了金屬與蘋果切面的電子,人的身體內外也是一樣的情形,會
因氧化受到損害。
1954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來分校(UC Berkley)的登漢哈門博士( Dr. Denham
Harman)首先注意到這一現象,提出自由基(Free Radical)理論,自由基在體內
是因新陳代謝的氧化作用的副產物,它是外圍失去一個電子的原子,是極不穩是的物質,會攻擊細胞外圍奪取電子使自已穩定,對細胞產生損害,年輕時體內有抵抗自由基物質的超氧化岐化酵素(SOD)隨時修復自由基的損害,年紀增加時已來不及修補,這就形成氧化壓力,與生銹是同一道理,很諷刺的是;我們的生命靠氧氣而生存,有氧氣才能產生能量,但氧化的副產品自由基卻是致我們於死地的物質,最容易看見的症候是皮膚的皺紋、疲倦、肌肉無力、肌肉與關節痛、消化問題、焦燥、心情低落、皮膚癢、頭痛、不能抗感染等等,其他老化的疾病也是接連的發生,最常見的是心臟病、癌症、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其他神經退化疾病;老人痴呆、柏金森症與多發性硬化症等等,都是與過度的氧化壓力有關。亦可能導致慢性疲勞,對化學物質過敏。
哈曼博士就說:很少人能夠達到他們潛在的最高壽命,他們是未老先衰死於各種不同的疾病,最大部分是自由基疾病( 原文:Very few individuals, if any, reach their potential maximum life span; they die instead prematurely of a wide variety of disease---the vast majority being ”free radical disease”)。造成氧化最主要原因,是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將食物轉為身體的燃料時自由基即發生,尤其是吃了過量的食物,高卡食物是低抗氧化劑,會增加氧化壓力,所以低熱量飲食才是健康長壽最好的辦法.美國曾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有一項名為”生物球二號(Biosphere II)模倣地球自然環境的試驗,徵募了一組人在這個球內自求生活,這些人因食物完全必需自已在這個球內耕種生產,食物來源有限,只能維持低卡飲食,兩年後男人體重減少18%,女人減少10%,但精神體力卻顯示比兩年前更年輕。自由基來自身體內,也來自外在環境與生活方式,如外在的空氣污染、化學物質污染以及重金屬的污染,不良生活方式,抽煙,過多的酒精以及過度的運動,太多的處方藥等等,更糟的是吃得太多。
七. 荷爾蒙的衰減:
荷爾蒙是人體內負責指揮細胞如何運作的化學傳訊物質,調控人體內各器官功能,從大腦內思想的發生到心臟的跳動,無一不是荷爾蒙的職責,維持身體健康與活力。
荷爾蒙的分泌減少是老化的生物指標,它的濃度變化也就反映出老化的進行,荷爾蒙濃度下降,我們身體的肉體與心智也跟著衰弱。很明顯的事實為什麼很多的疾病很少侵犯年輕人,道理很簡單青年人體內的荷爾蒙濃度是在最高點,免疫系統強而有力,可以有效抵禦疾病的侵襲,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不但喪
6
失了青春的活力,因為免疫系統的失效各種老化相關疾病也就相繼發生。科學家早就發現至少有三種與老化有關的荷爾蒙,褪黑激素(Melatonin)、腎上腺荷爾蒙(DHEA)、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當年齡進入40歲以後即急遽的下降,到60歲左右時可能只有年輕時的10%。所以中老年人疾病發
生率增加是可以理解。根據美圃健康保險單位的統計分析;健保接受的各類疾病90%是與老化有關。
人類有史以來就不斷在尋找不老仙丹,卻不知道長生不老的秘密早就藏在自已的體內,很奇妙的是每一個生命誕生時,神就已經放了一套抗老的秘密設計在我們的身體內,那便是我們體內的各種荷爾蒙。專家們相信只要補充我們衰減的荷爾蒙回復到年輕時的水平,身體得到年經的信號就會執行年輕時的機能,這一點生長荷爾蒙(HGH)的補充最為顯著,已有人身的實驗証明,只要經過六個月的補充,可以使一個人恢復20年前的精神與體力,可惜現在這種療法還太麻煩也太貴,不是人人可以負擔,但其他兩種荷爾蒙;褪黑激素與腎上腺荷爾蒙在美國巳被歸類為食物補充品,無需醫生處方就可在藥店買到,若依個人情況作適當的補充對健康確有很大的幫助.其中DHEA多年前新聞周刊(Newsweek)曾有專文報導譽為青春之泉。
褪黑激素對健康長壽的研究論文報導可能巳有幾千篇之多,最近研究更指出;女人之所以比男長壽,原因之一是因為女性體內褪黑激素任何年齡的平均含量都比男性多20-30%.女性進入更年期前部份人會有各種不同的所謂;更年期前症候群,如;情緒的低落、睡眠問題、經期失常、性慾減退等症狀,研究發現這時期身體的褪黑激素濃度比正常時期減少了一半以上。另一項研究;發現老人痴呆症患者,體內褪黑激素比正常人減少一半以上,這些研究都顯示褪黑激素對健康與生理變化的重要性。
以上種種的研究都証明許多的疾病是由荷爾蒙衰減而起已不容置疑。

結論:
要預防疾病保持健康,先要了解疾病的成因,為什麼有的人常常生病,有些人卻不生病,年輕人少生病,老年人往往病體纏身,真所謂”事出有因”。佛教常說“因果”有因必有果,真是一點也不錯,我們要了解果就先要查明因。知道了因果關係就像看到了一條健康大道,向前走就不錯了。
八.污染(pollution)
根據聯合國二○○五年發表的「千禧報告」(Millennium Report),現代人飲食結構和食物生產的方法,很多環節出了差錯,導致萬物之源的土壤染毒,生長其上的生物,包括人類自己,全都陷入相互毒害的惡性循環。新生兒血液多出209種有毒物質 
現代人的身體有多少毒素?
7

美國環境行動團體(EWG)2005年檢驗10組紅十字會取樣自全美各醫院於2004年8月及9月出生的嬰兒臍帶血,結果赫然發現,有多達287種有毒化學物質出現在嬰兒血液裡,比過去任何研究多出209種。同樣,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針對英國家庭所做的抽血檢驗報告中指出,英國家庭成員的血液中化學品濃度逐世代增加,研究結果推論,所有的英國兒童都已受到有害化學品的影響。
中國江西地礦局以土壤中有害化學物質做對照,研究大陸各地七十八萬七千個癌症死亡病例,發現食道癌、肝癌、子宮頸癌和鼻咽癌死亡率與生活區土壤中有害化學物質含量有高度相關。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共事務主任李柏泉指出,台灣沒有做過全面性的人體殘留有害化學物質及重金屬的研究。但層出不窮的農藥殘留、耕地、作物和漁獲重金屬污染的案件,都顯示台灣和許多國家的人一樣,暴露在百毒入侵的生態體系當中。
工業國人民65%的疾病與飲食污染有關 。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有三百萬噸的農藥撒在地球表面,而只有0.1%的農藥命中目標,殺死害蟲,其餘二百九十九萬七千噸的農藥都滲進土裡,流進水裡,透過食物和水,進入人類和所有物種身體裡。二百九十九萬七千噸農藥以一平方公尺面積堆起來,有2/3個台北101那麼高。而現代農業用大量農藥毒害土地,用化肥榨取土壤氣力,其結果是「衰竭的土壤製造出衰竭的人類。」美國環境學家Sam Hood指出。康乃爾大學著名的農經學者卡凡納(D.W.Cavanaugh)向美國參議院提出的一份報告也指出,工業化國家人民65%的疾病與飲食直接相關。
卡凡納指出,大家都知道維他命對人體很重要,但很少人知道,沒有礦物質,維他命根本沒法產生作用,而工業國家99%的人礦物質不足,原因就出在土壤的有毒化學物質越來越濃、礦物質逐漸減少,「這樣的食物,無論我們吃多少,都還是營養不良。」農業供應鏈打死結,96%蔬果種類消失,基因改造作物坐大,
危機就在眼前。
聯合國經過長達五年的研究所發表的「千禧報告」明明白白指出,如果不馬上停止目前這種過度透支的種植、養殖方式,這個地球在2050年之前,就無法餵飽人類。
此外,人類可食用的食物種類,因為現代化農業大面積種植單一作物而大量減少,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UNEP)1992年公布的調查,90年前市場上販售的蔬果種類已經有96%消失了,只有符合大規模種植的蘋果、高麗菜、茄子、洋蔥、米、麥、馬鈴薯等約三十餘種作物正快速主宰地球上稀少的可墾地。
「這些作物最後都像穿了制服般,一樣的好看,大家說這是進步,其實是把食物供應鏈打了死結。」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所華裔所長張德慈說。因為消費者對農藥越來越懼怕,農產公司找尋的替代方案,找上了對人類健康及地球長期影響有
8
高度不確定性的基因改造食物。
根據衛生署定義,基因改造食品是將某種基因片段植入目標作物,以增加作物生長速度、改良營養價值、抗蟲、抗病、耐除草劑、耐低溫、延長保存期限、耐運送或利於加工等。基改作物最讓人擔心之處,在於某些作物本身就「內建殺蟲劑」(inbuild pesticide)。例如,美國超過八成大豆是基改大豆,能夠對抗孟山都公司(Monsanto)享有專利的「抗農達」(Roundup)除草劑,田裡所有動植物都會被這種農藥殺死,就是殺不死大豆。而這些大豆製成的產品,藏身在美國超過六成的加工食品,及沙拉油、大豆粉、卵磷脂、蛋白質粉及維他命E當中。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基改農產國,其81%的黃豆、40%的玉米、73%的油菜籽及73%的棉花,都是基因改造的品種。台灣的大豆幾乎100%依賴進口,根據農委會非正式估計,台灣的進口大豆,有50%為基因改造。

牧畜業浪費過多成本,因為人類吃肉,耗掉全球兩成能源,蔬果種植方式有害人體,有害地球,那麼,肉又如何?
台北市民生社區,168公分、60多公斤的身材,十二歲的萱萱(化名)看來比實際年齡大很多。她八歲就初經來潮,比台北市女童平均初經年齡提前四年。醫生判定她罹患生長過速症,醫生開出的藥方很簡單:少吃肉,因為肉裡殘留的生長荷爾蒙及過多動物性脂肪,讓萱萱十二歲的年齡有著十八歲的身體。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吃下肚的肉,吃的是有毒的飼料,喝的是有毒的水,身上打滿抗生素和生長荷爾蒙。」暢銷書《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Mad Cow Boy)作者李曼(Howard F. Lyman)華人世界心臟外科權威、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1973年執刀動台灣第一個冠狀動脈手術,「以前台灣的心臟病,風濕和先天性心臟病各占一半,但現在冠狀動脈阻塞超過一半。」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全球超重人口2015年將增至十五億。目前心臟疾病造成的死因高居全球第一位,這都因為吃太多動物性脂肪。該組織並指出,人類歷史上,從沒有任何時候像現在這樣吃這麼多肉。吃太多肉對健康有害,而吃肉的背後,更有我們想像不到的成本。首先,因為人類吃肉,耗掉全球至少兩成能源。
英國物理學家卡佛特(Alan Calverd)在《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科學期刊中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人類所消耗、會產生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的石化燃料等能源,有21%是用來飼養家畜,這還不包括飼料生產、機械化屠宰、清除內臟、包裝、運輸與冷藏等過程所消耗的能源。康乃爾大學的農業科學博士比門鐵爾(David Pimentel)也針對肉品製造消耗的能源進行長達數十年追蹤研究,發表近六百篇論文,他的結論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飲食形態都像美國人的話,全球石油將在十三年內耗盡。
而且據聯合國農糧組織估計,全球有將近一半的穀物被用做食用禽畜的飼料;畜牧業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淡水用戶;根據加州大學的研究,在加州生產一磅牛
9
肉所需要的水,是生產相同重量蘋果的102倍,馬鈴薯的208倍。
隨便吃一塊肉耗掉這麼多水,相信更少人想過,喝一瓶被視為健康、乾淨的瓶裝水,必須先耗掉十七倍的水,因為瓶裝水的瓶子,最常用的材質是PET(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根據美國容器回收機構The Container Recycling Institute統計,生產一個PET瓶子,必須消耗17.5瓶的水。
因為污染及森林過度砍伐,地球上乾淨安全的可飲用水急遽減少。缺水,是人類本世紀最大的夢魘。但,因為我們的飲食習慣,其實也正大量消耗水又損壞健康。好好重視你、我飲食的習慣,我們就可能救自己又救地球。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營養教育學系教授古索(Joan Gussow)和克蘭(Katherine Clang)1986年首次提出永續飲食(sustainable eating)的概念:食用以保育、不浪費及不破壞水、土壤、能源等資源的方式,例如不使用農藥生產的食物。
珍古德進一步提出,永續飲食應該符合當令、當地和有機三大原則。

用心吃,救地球 追求當令、當地和有機三大飲食原則 
尤其,盡可能購買產地最接近的食物,除了可以縮短食物收成及處理到達餐桌的距離,避免長程運送耗費能源之外,更重要的是,食物收成之後,它的營養和美味隨時間遞減,吃當地食物,才最營養,最美味。越來越多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不用農藥種植的植物,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幾乎都比較高(見第六十頁表),包括維他命C、鐵、鎂、磷及多酚,有機作物重金屬含量也較低。
此外,有機養殖和密集養殖的動物肉類,營養價值也大不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叢書作家裘‧羅賓森(Jo Robinson)在《草食動物最好》(Why Grassfed Is Best!)書中指出,自然放牧的動物,比起那些圈養大量生產的動物,肉質中的卡洛里和壞脂肪 omega6較低,但好脂肪 omega3,卻更高。一塊六盎司草食牛的牛排,熱量比穀物牛低約一百卡。草食牛維他命E量比穀物牛高三至六倍。
好好選擇食物,人和環境可以雙贏,也難怪珍古德要大聲疾呼:環境、食物、人和地球,惡性還是良性循環,發動點都在人類的吃。
所以,她提出的新觀念「用心吃」(mindful eating),:「只要開始思考,一天三餐,每個人每天都有三次改善健康,改變地球的機會和力量。」

最新健康飲食標準:哈佛金字塔 :
除了用心注意食物來源,當食物到口,怎麼吃才對?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中心的科學家經過十多年研究,於2006年公布「哈佛健康飲食金字塔」,可以作為重要參考。
這份金字塔越底層的食物,攝取的量和頻率應該越高。以穀物為例,哈佛把全穀類(whole grain)放在金字塔的最底層,卻把亞洲人最愛吃的白米和西方人最愛吃的白麵包、甜點、馬鈴薯和白義大利麵放在最不該經常、大量攝取的最上層;
10
因為人類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主要為了能量,而精製澱粉就像精緻糖,只會增加空虛的卡洛里(empty calories,意指除少許營養之外,都是熱量),對新陳代謝只有壞處。而全穀類因為有麩糠層和飽含澱粉的芽層,人體無法快速消化全穀,因此不會讓血糖和胰島素迅速升降。
同樣是蛋白質,哈佛把白肉、魚和蛋放在一天吃零至兩次的第三層,卻把紅肉和奶油,放在「盡量少吃」的金字塔的最上層,因為同樣是脂肪,植物油脂和白肉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相反的,紅肉雖同樣可以提供人體蛋白質,但附帶的飽合脂肪和膽固醇卻有害人體健康;被放在次高層的乳製品也有同樣的問題。
結論:
只有了解為什麼會生病,才能避免生病,但很多原因甚至不是個人所能控制!我們只有自求多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hi綠活一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